诗经里的植物辨识九北山有莱

“南山有台,北山有莱”(《小雅·南山有台》)中的“莱”,本义是指一种嫩叶可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,即藜。陆玑注“北山有莱”说,“莱即藜也。初生可食。”后引申为指土地闲置生满杂草,除草等。“莱”又称“蔓华”,《尔雅·释草》:“厘,蔓华。注:一名蒙华。”清·郝懿行《义疏》:“厘,说文作“莱”,云蔓华也。莱与厘古同声,诗云“北山有莱。”“莱”,读“藜”,但基本的意思未变。如郭璞《游仙诗》:“朱门何足荣,未若托蓬莱。临泉揖淸波,陵冈掇丹荑。”

《百草纲目》说藜又名莱,红心灰藋,鹤顶草,胭脂菜。时珍曰∶“藜处处有之。即灰藋之红心者,茎、叶稍大······嫩时亦可食······老则茎可为杖。······”清人刘毓盘卜算子“旧日素心花,今日红心草”。“红心草”即是红心灰菜。

《百草纲目》另有灰藋专条。灰藋“集解”:“臧器曰:灰藋生于熟地。叶心有白粉,似藜。但藜心赤茎大,堪为杖,入药不如白藋也。其子炊为饭,香滑。”李时珍说“此菜茎叶上有细灰如沙,而枝叶翘趯,故名。”“灰藋处处原野有只。四月生苗,茎有紫红线棱,叶尖有刻,面青背白,茎心、嫩叶背面皆有白灰,为疏亦佳。····”这里所说的灰藋,也即陈藏器所称的“白藋”,无疑是指带灰白色粉的灰菜。

从以上所引来看,古人所说的莱,藜,灰藋,白藋,红心灰藋都是指现代植物学上的藜,即我们俗称的灰菜。灰菜有的嫩叶上面有紫红色粉,有的有灰白色粉,即古人所指的红心灰藋和灰藋。心叶带红色粉和心叶带灰白色粉的灰菜,是一个种的两种形态,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,只是红心灰菜看起来更健壮一些。

灰藋还有另释。《中药大辞典》等医药类工具书中的灰藋,其释名说是“灰藋、金锁天、灰藜、水落藜、灰条、灰涤菜、灰蒴、灰苋、灰苋菜、灰灰菜”,这与《本草纲目》对藜和灰藋之释名相同,但对植物特征(药材性状)的描写都指的是小藜。小藜是和藜同属的一个植物学上的种,我们通常也称为灰菜。但小藜植株矮小,叶片,较窄。嫩茎叶也可食用。

古人里说红心灰藋“老则茎可为杖”,现在的《汉语大词典》和《辞海》等文字工具书都也说藜“老茎可为杖”,这似与藜不太相符。据《中国植物志》,藜 厘米,如果用作手杖,截头去根也就剩厘米左右,基部粗也一般不会超过2厘米,作手杖用似乎细弱了些。“可为杖”的应该是同属的杖藜。杖藜是藜属一年生大型草本,高可达3米。茎粗壮,基部直径达5厘米,幼嫩时顶端的嫩叶紫红色。其叶大,形状和藜相似,其嫩苗也可作蔬菜,种子可代粮食用。本种为栽培种,并逸生为半野生状态。《中国植物志》说其来源不明。古人说的藜即红心灰藋,包括这种杖藜也未可知。

此外,与藜相似的还有东亚市藜。东亚市藜的茎、叶较藜粗壮、肥大,幼时也可食用。

概言之,现代植物学上的藜,包括《百草纲目》里的藜和灰藋;《百草纲目》里的藜是“灰藋之红心者”,应该也包括杖藜;《百草纲目》的灰藋,即是现代植物学上的藜之灰白心者;现代医学书中的灰藋是小藜。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中的“莱”,则应该是包括藜、小藜等种的泛称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ishinoffice.com/afhhy/5785.html


当前时间:

冀ICP备2020029325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