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吃的贵州人,分分钟野菜变美食

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 http://liangssw.com/shishang/20004.html

作为西南腹地的贵州,曾因四面环山、交通落后,物资匮乏,还是中国 一个不产盐的省份,被称作蛮夷之地。或许正因为这份相对的孤立无援,勤劳勇敢的贵州人在这片外界看来“穷山恶水”的土地上,锻造了强大的生存本领,更加善挖掘大自然的每一份恩赐。

经过漫长的寒冬,沉睡的大地在立春以后开始苏醒,藏在泥土里孕育了一整个冬天的种子,也正迫不及待的破土而出。此时此刻,在对吃很讲究的贵州人眼里,一同醒来的,还有那些舌尖上的美味,是这个春天最满怀欣喜的期待。

护体神草---折耳根

折耳根,也称鱼腥草,这个被大多数外省人嫌弃味腥的中草药,却成为贵州人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菜。

疫情期间,被周围省份一片红包围的贵州曾保持零感染许久的记录,网民们戏称:果然是被折耳根护体的贵州。

这种在山中较为常见的野味,在春天才是最鲜嫩可口之时。一场春雨过后,折耳根冒出绿油油的叶子,但叶片背面是紫色,连接着露出的根茎部分,颜色由紫逐渐转为浅浅的粉,而埋在泥土以下白白胖胖、脆嫩的根茎,才是作为食物的关键部分。用锄头挖出折耳根,退去泥土,再去掉根须,清洗干净后切成大小约等的节段。撒上盐、酱油、白糖、糊辣椒等, 用葱花点缀提味就可食用了,这道凉拌折耳根一口咬下去,瞬间一种植物特有的芳草香弥漫在舌齿间,无比清爽可口,因此成为各式各样蘸水辣椒中的灵魂搭配,更是贵州人的心头。除此以外,折耳根炒腊肉是一道把冬天和春天食材无缝连接的美味佳肴。当冬去春来,时间沉淀了岁月,而美食串起了人们心中的味道。被高温加热熟透的折耳根,吃起来绵延许多,搭配腊味廋肉部分口感的相对干和柴,相宜得章,而肉的烟熏味浓郁的注入,让折耳根收敛了些原本的香味,反而更加柔和,恰到好处的覆盖了腊味肥肉部分的油腻,这对完美拍档让吃过的人赞不绝口,也因此成为琳琅满目的腊味界无独有偶的存在。

葱葱够野才够味

要说春天里的 香,那得算野葱。顾名思义,是相对于人们种植在自家田里的家葱而言,这种原生态、 的葱葱自由自在的生长在山坡上、田野里、石旮旯等地,就靠一颗小小的圆滚滚呈珍珠状的头根植在泥土里,茎细纤长的叶子照样在春风里婀娜招摇,让你不得不惊叹生命的力量。这一口春天的头茬香,味道浓郁,极为霸道,作为天然香的佐料是大自然馈赠的不可多得的美味,让不少贵州人兴致匆匆、翻山越岭的寻找,若被倒卖在城市的菜市场里,就算价格高昂,也是不可多得的抢手货。

善于研究美食的贵州人,用这款不可复制的佐料秘制了一道酱辣椒炒猪油渣的菜肴。这种被机器碾压成西红柿酱一般的辣椒酱,包裹着油炸猪肥肉的酥脆焦香,一旦加入生香刺鼻的野葱,在不停的翻炒下,开始变得被驯服了的温和,散发出让人垂涎三尺、食欲大增的香气,这道自带光芒的佳肴,成为贵州人最钟爱的拌饭、拌面神器,总能让人大快朵颐、津津乐道。

探出脑袋的野笋

同生的春天,春笋也争先恐后的探出了小脑袋,待脖子越伸越长时,就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可口美味。尤其是在贵州山林里盛产一种野笋,当地人称他为水竹笋,细长竹节明显,似竹子的雏型,过完采摘时节便会长成竹子。这种较为稀有的竹笋,入口嫩脆、清甜,很受当地人喜爱。春雷过后,竹笋在竹林间疯长,一般在清晨,带有露珠的竹笋最为新鲜,人们会赶着朝阳升起的脚步,跋山涉水,不辞辛劳的窜梭于山野竹林,徒手掰取新鲜的食材,而后哼着小曲满载而归。这种新鲜的竹笋可直接爆炒、凉拌等,但最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是竹笋炖鸡。鸡汤原本就味道鲜美,因这道天然食材的加持,让鸡汤的香更加浓郁甘甜。竹笋在晾晒的时候很讲究,“天无三日晴”的贵州,春天的雨水也较多,晾晒时要能遇上连续的大晴天,才能让这道工序一气呵成,且能 化保存竹笋特有的清香。晾晒时切忌不能撕开笋节,直接保持完整原态,锁住食材的 口感。待汤沸腾咕噜噜冒泡时,压紧压实的锅盖却压不住满屋子窜腾的诱人香气,毫无疑问,干竹笋功不可没。

在春天里炒盘鸡蛋

贵州的春天,不光是在田间、山林里低头可见各种天然食材,抬头看蔚蓝的天,高挺的树梢上,一簇簇紫红翡绿的嫩芽正在云端骄傲的绽放,它是一款春天里极为珍贵的美味——香椿,被贵州人称为“春天”,这个霸气的别称,似乎可见其在贵州人眼里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香椿味道清香独特,营养丰富,加之可吃的嫩芽不多,享用时节短暂,在民间有“雨前香椿嫩如丝,(谷)雨后香椿生木质”的说法。生活在大山里的贵州乡里人士,他们中的大多数均擅长于攀爬,总能在掐指算好的日子里麻溜的爬山树梢小心翼翼的采摘,用滚烫的水稍煮片刻,迅速捞起来挤干水分,切成碎末,放入打好的蛋液搅拌均匀,待油温达80°左右,倒入煎炒即可,蛋液迅速凝固鼓起荷叶花边状,明亮的金黄,夹杂香椿的绿,光是样子就让人垂涎三尺,咬一口,香椿特别的香氛在口腔弥漫开来,包裹着鸡蛋的柔软,像踩在沙滩上。美食带给人们妙不可言的体验,这大抵就是幸福的模样吧。

然而贵州人对野菜的认知可不止局限于以上几款,还有诸如鸭脚板、灰灰菜、蕨菜、刺苞、雀雀菜、蒿菜等等等,不算是苦涩、还是甘甜、都有人追捧,甚至在网络平台上开始热卖,据了解消费者大多依旧是远离家乡的贵州人,野菜已然成为了一味乡愁,也成为了贵州美食文化里不可或许的重要存在。

如今守住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贵州,早也不再是曾经贵州,但贵州人对野味的情有独钟丝毫不减,人们依旧享受这份寻觅的乐趣和收获的珍贵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ishinoffice.com/afhhy/5828.html


当前时间:

冀ICP备2020029325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