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菜究竟有何魅力,引得无数人尽弯腰吃货

近几年,国人在过年期间挖野菜、烹野菜、吃野菜的热情是越发高涨,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。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,宅在村里的人可以在房前屋后尽情采挖野菜,引得无数人羡慕不已。就口感而言,野菜并没有蔬菜那样鲜嫩顺滑,甚至不少还带有浓烈的涩味,这也阻碍不了大家尽情开发美食,或凉拌、或清炒、或煮汤、或烙饼、或包饺子。

荠菜、折耳根、野葱、马兰头、车前草、野芹菜、野苦菜、椿芽、蕨菜、鹅儿肠、蒲公英等等究竟有什么魅力,引得无数人为之弯腰?其实野菜就在那里,过去是什么味儿现在还是什么味儿,它们并没有变,变的是我们:生活水平变了,饮食需求变了,但血液里的农耕文明基因却没怎么变!

其一,农耕文明的必然。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,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,我们的骨子里或多或少都还延续着农耕文明的因子,注重饮食的多元性与风味性,这是生活哲学,是务实精神。再是高楼大厦,不少人都会想法设法种些蔬菜,无论是阳台花盆、屋前花园还是小区周边的闲置荒地。今年过年期间,正是因为父母开垦了几块荒地,种的蔬菜不但够自家吃还送了不少给邻居。仓中有粮,地里有菜,心中不慌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,我们对土地、对农作物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。

其二,膳食均衡的必然。几千年的农耕历史,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哪些野菜是可食用的,家中长辈也有传承。如今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升,日日荤腥饱足,营养已渐趋过剩,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追求粗纤维的野菜。一是出于膳食均衡、营养搭配的需求,二是出于口腹之欲的满足。就像一个段子里说的一样:我们(农民)还在吃野菜(充饥)的时候,城里人已经吃上肉了;当我们吃上肉的时候,城里人又开始吃野菜了。

其三,物以稀为贵定律。人有欲望有喜好,有差别心态,越是较难获得的就越稀奇。各种水果、蔬菜、肉类早已极易买到,易得性低的野菜就越能激起冲动与欲望。挖野菜,一可以到户外踏青赏花亲近大自然,二还可以吃个稀奇,满足感是超足的。再加上朋友圈一传播,跟风的人就更多了,这也是乡村旅游和果园采摘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。

其四,野菜滋味挺不错。大多数野菜的味道挺不错的,清鲜脆嫩,比如野葱、荠菜、折耳根、蕨菜、椿芽、蒲公英、灰灰菜、马齿苋、水芹菜、车前草、马兰头、竹叶草、鹅儿肠、丝瓜尖等等,像野苦菜、酸模、南瓜尖这类酸涩味比较猛的野菜焯水后也挺清鲜的。凉拌、清炒、蘸酱生吃,做馅料包饺子和包子都不错,毕竟中国人是很善于将食材烹制成丰富多彩的美食的。

一句话总结就是,荤腥足了要吃野菜找个稀奇,调剂调剂口味。民以食为天嘛,我们很重视吃这一活动。

#食野菜#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ishinoffice.com/afhhy/4834.html


当前时间:

冀ICP备2020029325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