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里格朗,快要到清明节辣!
~~然而小哇并没有假期~~哭哭
以前清明去上坟
满山遍野地跑啊,摘野菜野果
现在都变成了公墓,总感觉少了点什么
小哇也只有看看黯石大师的文章解解馋咯!
割猪草
过去住在农村时
时常被同学邀约一同去割猪草
也就是给家里养的猪寻找山野里的青翠野菜
野菜漫山遍野,但要识别起来颇费周折,须眼明手快的同时去伪存真,一旦猪儿吃到某些毒草,轻则上吐下泻重则一命呜呼。所以,割猪草一事沾染上了生命的神圣,变得格外慎重。
采集任务通常耗时都是整个阳光灿烂的下午
尾随满载而归的伙伴回家,用大刀剁碎猪草
扔进热锅里沸沸扬扬地煮
不一会儿就能让猪儿吃得欢欣鼓舞
多年后穿梭各种省城小菜馆和麻辣烫
看到那些灰灰菜、车前草、九节草、马齿笕
成为了热门的乡风美味
而被城市豢养多年的肚囊
恰似当年圈里的猪儿
时隔多年
很多当时能迅速辨别的猪草
都已行迹模糊
记得 种能够准确识别的猪服野菜叫“克妈兜(音)”,生长于岩石之上茎叶呈放射状摊在地表,是比较容易找到的野菜。
另外
同学书包里居家必备的美味野菜零食
“酸眯眯(音)”
是一种田坎坑脚易于发现的小叶植物
放入口中咀嚼
酸得眼睛都眯进了头颅里
口水放肆地分泌
还有就是野菜零食中的战斗机甜野果——“猛猛(音)”,生长在野外刺藤荆棘之中,有红得灿烂的也有紫得发黑的,城里偶见有人用小框子兜售,买来享用的人却不知摘得野果的辛苦。
有一种“老蛇猛”到处都能看见,但传说是蛇的吃食,人吃了会要命。一直不敢尝试,后来鼓足勇气吃了几颗,觉得寡淡无味毫无用处。
贵州当地的野菜中
赫赫有名的要属
折耳根、蕨菜、魔芋、苦蒜、水芹菜几种
折耳根:
因为折耳根风靡云贵川一带,所以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人工种植,如今菜市场贩售的多属此类;
蕨菜:
幼时在森林公园扫墓,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在山中采摘蕨菜,蕨菜生长在潮湿的松林里,以松针做营养,与肉片一起爆炒,脆生生地咬出一股鲜嫩可口;
魔芋:
魔芋根肥肚大,用其块根做出来的魔芋豆腐多做辣子鸡、排骨等大荤菜的搭配,油美弹牙老少咸宜,安顺一带更喜欢魔芋筋,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整张魔芋皮,切成细条,与青椒、肉丝一起爆炒,可口且下饭;
苦蒜:
苦蒜是野外随处可采的美味,小孩边玩边找不顿饭辰光,可以摘到很多,回家交给母亲拌着脆生生的折耳根一起吃,地道的浓烈山野味;
水芹菜:
水芹菜则扔进泡菜坛子,等泡足腌透,长筷子夹出来直接吃,酸香四溢。
城市要求快节奏
见不得“等”
人们研制出各种方法让蔬菜供应旺盛
时令菜被常销蔬菜掠去大半江山
过去北方的冬储大白菜已近绝迹
南方人家里的泡菜坛子也已经岌岌可危
有时候
从菜市场找寻季节更迭的线索已非常艰难
野菜不像“家菜”
是山谷里迎着阳关雨露生长而来
家菜通过郊区大棚种植早已四季不分
源源不断出现在餐桌上
野菜种类虽繁多
但大多只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能够吃到
让舌尖体会春天山谷里万物生长带来的美食
当舌头已经习惯了贯穿全年的白菜青菜和莴笋
一些关于季节的味觉记忆就会慢慢钝化
而当那些裹挟着春天气息的野菜端上桌来
当春乃发生的绿意就能爬满心头
告诉肠胃——新的一轮吃喝美味又开始了
如有雷同,你抄我哒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