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菜
春天来了,北京的柳条抽出嫩芽,迎春、玉兰、早樱性急,在雪中就已零零落落四处开放,更多花儿草儿蓄势待发,盛春景象喷薄欲出。
大自然可不必管人类那许多烦恼,自顾自地,到什么时候儿,做什么事儿。四处紧张的疫情形势,妨碍不了花鸟鱼虫的复苏。
这几日听闻上海的情况颇为紧张,每天好几百“无症状”。但又有许多人说没一点事,搞得我们外围看热闹的,也不好多说些什么。
更有热度的,倒是“抢菜”的消息,各种段子流传甚广。
虽然鄙人生于北方,长于北方,但因游手好闲爱看热闹,也颇了解些南方人的习性。
就说这个吃菜吧,爱斯基摩人可以一辈子不吃绿叶,靠发酵的动物肝脏摄取VC等营养;东北人三个月不吃绿叶也能坚持,有个土豆丝儿就算吃素菜了;老北京不很清楚,但至少大白菜一上,还是可以对付的。
然而,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餐桌上,缺不了绿叶菜,我的很多南方朋友表示:一天不吃绿,生活没意义。
彼此看着都挺奇怪:对于北方人日常买菜三斤五斤,囤菜时节上百棵大白菜的习惯,南方朋友非常不理解:
小菜要随吃随买的呀,隔天的菜叶怎么吃嘛?
上海朋友买菜论根儿,一顿饭七八盘子小菜,北方人也同样是不理解。
拿大锅一炖不就完事了吗?土豆炖茄子、豆角炖排骨,一盆顶你们十盘菜了!
其实一切皆地理,地理条件决定生活习惯,倒也不必非得争出个谁优谁劣来。
目前头疼的是,疫情一来,管控措施可不会照顾你是什么饮食习惯。
在这种情形下,惯于囤菜囤粮的东北人还是可以坚持的。吉林静默这么些天了,你看网上可有各种高声呼喊没菜吃的?
在这种情形下,喜欢吃新鲜小菜的上海朋友,可就烦躁了,所以满朋友圈满群都是吃不上菜的段子。
今早看见一副网图,逗死了。
都说这是上海的小区哈,不知真假。话说回来,真是个思路啊!
别忘了这是什么季节——春天呐!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,老百姓吃不上饭,或者闹青黄不接的时候,可不都靠野菜过活吗?
如今米面肯定管够的,但小区里的野菜,是不是可以满足下南方人吃新鲜小菜的要求。哈哈,开玩笑了,精致的魔都人,按说是不会肯吃野菜的,毕竟听起来没有腔调。
话说我们家前两天刚吃了一顿野菜,诺言姥姥现在虽然右手不好使,但还是顽强地挖回了不少,做了一顿芣苢汤。
名字挺有文化,其实就是车前草,车轱辘菜,整个北方,所有的小区,所有的公园,所有的路边,随处可见。嫩的好吃,抽穗儿的就比较老了。
这个芣苢可能是最有文化气息的野菜了,毕竟是上过《诗经》的。
有名是有名的,但据南方朋友表示,味道一般,不好吃。我个人感觉还比较顺滑,倒也没有特殊的鲜香。
我们家娃姥姥还非常喜欢吃婆婆丁,其实就是蒲公英。大江南北,蒲公英小伞飘过所有地方。但你可知道,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野菜呢?挖出来洗干净蘸酱。味道比较苦,我是咽不下去。
同样,蒲公英也是要吃嫩的,抽穗儿开花了就比较老。更为人所知的野菜是荠菜,在我们小区里同样可以找到。(下图配错,具体见评论区)
关于荠菜的吃法,我们来看一下散文大师,同时也是美食大师汪曾祺的描述:
荠菜是野菜,但在我的家乡却是可以上席……荠菜焯过,碎切,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,浇以麻油酱醋,或用虾米,或不用,均可。
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,临吃推倒,拌匀。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,吃个新鲜。凡野菜,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。
荠菜大都是凉拌,炒荠菜很少人吃。荠菜可包春卷,包圆子(汤团)。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,称为菜肉馄饨,亦称“大馄饨”。
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:翡翠蛋羹。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,一边是荠菜,一边嫩黄,一边碧绿,绝不混淆,吃时搅在一起。这种讲究的吃法,我们家乡没有。
我推荐家有小吃货的朋友们,务必去买一套汪曾祺的散文读读。普通的吃食,在民国散文大师的笔下,有滋有味儿。能学到其中一星半点儿的文字功夫,就享用不尽了。
(文章一样的,买哪本都可以)
北方还有一种 的野菜,叫马齿苋。东北其实并不怎么吃,都是拿来剁碎喂猪喂鹅,我尝过几次凉拌马齿苋,味道有点酸酸的,并不喜欢。
昨天跟几个老朋友聊起野菜,他们说车前草不好吃,灰灰菜好吃。灰灰菜真的常见,但我从来没吃过。
汪曾祺倒是对这菜有描写:
我 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同学的家里,蘸了稀面,蒸熟,就烂蒜,别具滋味……灰菜有点碱味,我很喜欢这种味道。
说起和面蒸,我忽然想起刚工作时去实习,一个老北京大姐在家里蒸了槐花,浇上稀蒜泥,用铁饭盒带到单位来分给大家吃。
我将信将疑地尝了一口,许是当时刚好腹饥,简直是香得魂飞魄散。
但刚毕业的我,尚未练出现在的厚脸皮,也不好意思上前再要一口,只得像猪八戒一样怏怏垂下了头。
榆钱儿好像也可以蒸着吃,但我们小时候爬墙采到榆钱儿,都是大把大把塞到嘴里,尽情享受那细微的甘甜。
有次我带诺言轧马路,在从玉渊潭公园到公主坟儿的路上,有处天桥,刚好可以采到旁边老榆树伸过来的高枝儿。我好不容易攀下一串,诺言姐俩满脸狐疑,吃上几个后,吧唧吧唧嘴,就开始争抢剩下的,谁也不略让让,十分可恨。
其实小区里伸手可得的野菜还有不少,什么苦苣菜,曲麻菜,野油菜,兰花尖儿,我们家老太太说都可以吃。
估计南方的野菜种类就更多了,自然条件摆在那里,肯定还有很多很多北方没见过的味道鲜美的小野菜。
免责声明:千万别瞎采瞎吃,万一是打农药的,或者有毒的,吃完躺板板、埋山山,到时候就该哭喊喊了。
比如广东年年都有把“断肠草”当成“金银花”,吃完了送去急救的……
偶尔拿野菜调剂下现代食谱是可以的,真拿来做主菜就属于开玩笑了。有兴趣的可以买些相关的书来研究下,我就挺喜欢带娃到处鉴别植物的。
这周我做两次核酸了,说实话疫情到了今天,真的都有点麻木了,也不知道该说点啥,就希望上海和吉林快快好起来吧,也希望北京、深圳,和散发病例的各城市,赶紧好起来。
这个周末疫情形势会怎么样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这周末花会开,草会长,如果能户外,还是领娃出去转转吧。
看见新鲜肥美的野菜,请顺手挖几株回来。
嗯,在更新的“现在”,我们挖野菜吃野菜,也许只是为了遛娃了。
图片
网络截图
莲妈读书一入江湖岁月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