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:上帝的吗哪
母亲年近70,家里还种着几亩田,如今,自己在工作的城市里,虽然谈不上富裕,但也衣食无忧,考虑到母亲的年龄状况,我和妻子商议,打算让母亲来城市和我们一起生活,但母亲却坚决拒绝了。前天趁着有闲暇,我回来一趟老家(先前都是春节期间回家的),感受下了母亲在农村的日子,终于明白了她为何不来城市的原因了。
先说说吃的吧,在家门口,到处都是野菜,马齿苋、苋菜、灰灰菜,不但影响好,最关键的是纯有机,母亲说,已经连续五年了,医院的门都没有进去过。
院子后面的空地上,种的韭菜,镰刀割过,马上周围弥漫着浓郁的香气。
辣椒虽然种植了二十多棵,也足够她和父亲两人享用的了。
离家米的地方,就是父母种的地了,黄豆长势很旺。
为了能够吃上纯正的芝麻油,它也是豆地里必不可少的套种内容,你看,芝麻已经开花了。
鲜嫩无比的小青菜……
在城市里,可吃品尝不到这样乡土气息的味道。
小菜园里的葵葵头(向日葵)花盛开,给沉寂的小院洒下一片金黄。
毛芋头也种了一分地,我们只有春节回去时,才能吃到它。
小葱和白菜之类的,量不多,但是一样也不缺。
苦瓜的藤,爬上了小菜园的墙壁。
今年的石榴树,可以说是硕果累累,母亲说,三个月后,国庆节如果回老家,正好是它成熟的季节。
甜瓜也是,从不打农药,也不施化肥。无论你花多少钱,在市场上都不一定买到。
而且,这些甜瓜都是到其“瓜熟蒂落”时食用。
母亲捡起来一个熟透的甜瓜递给我。
那种甜,是沁入肺腑的甜;那种香,是植入心灵深处的香。
这种黄瓜,特别爽口,母亲也种了十多株,足够她和父亲享用的了。
随便一摘,就是满满的一盆……
房子上,爬满了丝瓜,吃不了,就送给邻舍。
现在的冬瓜可真能结,种上三五棵,就多的不得了。
梅豆就更不用说了,看看花瓣就知道收成有多少了。
葫芦也不用开瓢了,摘下来,就用来包菜包子。
南瓜也是,不用管不用问,一样为主人做贡献,母亲用手指着,真的好开心。
门口的枣树还在,年复一年,硕果累累。
再来说说母亲养的鸡鸭,家里有下蛋的老鸭子六只,所产的蛋已经完全自给自足,每次回家,这是母亲雷打不动地送给我们的礼物。
土鸭蛋和土鸡蛋一样,蛋黄都是红黄的,现在虽然很多人说:养殖的鸡鸭下的蛋和土鸡鸭下的蛋并没有什么两样,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。
这里,我不想谈什么营养。我只想说,不管如何,吃母亲亲自养殖的放心蛋,心里总是暖暖的。
母亲散养了十几只土鸡土鸭土鹅,可惜没能拍到它们集体觅食的风景。
想吃土鸡的时候,就抓来杀一只。
老家的果树也是,母亲也是坚持纯生态的种植。石榴树、柿子树、杏树、桃树种植了十多棵,如今已经进入丰果期。
这个灰头灰脑的家伙,估计很多人不认识,上次把照片发到朋友圈,许多人愣是一次没见过。
每年到秋天,母亲都在院落的前前后后收获大约50斤的野生山药豆,可以说:它和鸡蛋茶是让老家奶奶健康长寿的珍品。
晚年的母亲并不感到寂寞,除了定时到教堂聚会外,隔壁留守在家的“淘气猫”也会经常的骚扰。
当然,还有她一生的厮守——老爷子的陪伴。
再说,小村到欢口镇,骑 车也就10分钟的时间,出行也很方便。事实上,父母来城市呆过一段时间,出门有雾霾要戴口罩,买东西付款都是无休止的拥挤和排队,他们实在受不了那种氛围。
如今,欢口老家的条件不断改善,看到他们的生活,那简直和陶渊明笔下的描述毫无两样,母亲说,哪里再好,都不如家里好……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自留地